進校園輔導學生十餘年的光寶文教基金會的認輔志工團召集人吳銀玉觀察,這代父母和
上世代最大的差異在:雙薪、工時過長。家庭情況較好的,則是全職媽媽陪伴,父親角
色經常缺席。
白天雙薪父母把孩子交給學校與補習班,晚上八點或十點各自拖著疲累的身體回到家;
忙碌父母內心的愧疚,使他們對小孩生活習慣的建立,先行繳械。
在學習上,父母花錢請補習機構代替父母監督;但生活上,忙碌的父母為表達愛,又變
身成為不敢要求、沒有原則的「好朋友」。
早上七點半的中小學校門口,大排長龍的車陣造成交通堵塞,父母親堅持送小孩到校門
甚至教室門口;孩子到了國小畢業還跟母親睡,原因是「父母回家晚了,會想擁著孩子
入眠」。
一位職業婦女母親原本規定孩子每天玩電腦時間不超過一小時,但實施不到幾天,就因
就讀小學高年級的兒子鬧情緒不說話,她決定投降。「怕拿走孩子的電腦,他便不再愛
我,」她的語氣聽來沮喪。
父母的忙碌造成「教養的空窗」。
學習是被填塞的非自主學習,而生活又是沒被要求的欠缺紀律,任何事都沒立下該有的
界線,延緩孩子獨立發展、學習,也延長了父母的責任。
國民教育失能、親子關係緊張
直升機父母帶來的影響,不僅發生在家庭,也影響到校園。
民國八十三年開放師資多元,大學教育學程讓修滿二十學分學生就可進國中教學、四十
學分就可教小學。在教育界二十八年的校長蔡秀媛感慨,師培多元化後,國中小教師專
業不足,地位一落千丈。
師資結構改變教學現場,而直升機父母的增加也帶來校園的質變。
一九九四年的四一0教改後,權力下放,家長積極進入校園;兩千年初期,台灣各縣市
陸續明文規定家長會參與校園行政的權利。
都會區家長對學校的參與尤深。不少明星學區的家長具備「三高」(高學歷、高收入、
高階)條件,家長學經歷優於老師是普遍現象;一位校長無奈說:「許多高學歷父母好
像認為,只要曾當過學生、唸到博士,就懂教育。」
長家力量有多大,看校園「愛爸愛媽」(愛心爸爸與愛心媽媽)志工團就知道。
以往的校園只有老師與學生,現在,校園裡不但有家長會的辦公室、從早到晚還可看見
愛媽們在學校各角落幫忙。
以敦化國小為例,愛媽有三百多位,比老師人數還多;家長們為了確保孩子的安全,還
出錢聘請七位保全,上課時在校內巡守。
目前許多國中小,每班多有家長代表、班召,就像另一個正式組織,協助班級、學校的
運作。從班遊、校遊、學校制服設計、營養午餐的監理都由愛爸愛媽協助。
只不過,原本是正面協助的力量,卻不乏家長過度介入,而形成小團體,凌駕學校事務
的情況。
位在中科院、中研院、台灣大學附近的國中小校長、老師,都經常抱怨「家長很難伺
候」。家長介入老師的考題、教學方式,成為老師的上級指導。
去年底,零體罰規定納入教育基本法,三讀通過;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柯文賢認為,家
長力量興起,動輒挑戰老師權威,不少老師為了避免麻煩,如今只教不管。
這些都促成教師的退休潮。民國九十年,公立國中小退休教師不到七千人,退休人數在
九十三年達高峰,超過九千人。五年下來,已有四六七九三名國中小學教師退休。
師權的低落、親權的升高,使教育體系兩股最大的力量互不信任。
台北市民族國中校長姚榮華經常遇到父母說,「升旗是多餘的,不要去晒太陽,在教室
溫書多好」;也有家長要求,校外教學時學生不得穿制服,否則要打憲法官司。
姚榮華堅持紀律、原則、多元智能、強調品格教育的作法,不受到青睞,仍有家長把小
孩轉到升學為主的學校。
教書近四十年的他發現,國中在升學表現上,不如補習班,而德體群育上又無法發揮,
國民教育已逐漸失能。
內外在競爭與不確定的環境,造就了直升機父母,而直升機父母又回過頭對教育體制加
壓。這樣的惡性循環,四十六歲的杜邦台灣區總裁陳榮二感受最深。
陳榮二相信行行出狀元,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秉賦;但他的小兒子在升上國一那年,曾有
長達四個多月的時間,無法跟進教室,只要一被拖進教室就口吐白沫,臉色發白;陳榮
二的妻子還因過度自責,從五十公斤瘦到三十五公斤,家庭曾陷入危機,他尋訪中西名
醫,都查不出原因,他猜測可能當時兒子是不適應國中的升學壓力。
雖然小兒子在四個月抗爭後,終於回歸常軌,但他幾乎快失去兒子與妻子的痛苦,讓他
見識台灣教育制度,如何創造出焦慮的親子。
「當台灣的父母和孩子真是太苦了,」這位管理七百多人的總裁。談起往事,還心有餘
悸。
找到屬於孩子的成功價值
直升機父母就像啟動教育食物鏈的改變,父母的觀念改變了老師的態度,老師態度影響
孩子的動機。
國民教育的功能萎縮了,而家庭親子關係也變得緊張了。
研究發現,過度焦慮的直升機父母,也容易養出焦躁的小孩。
美國孩童發展研究中心(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指出,直升機
父母經常會因孩子的成功或失敗,而有過度的憂傷、哭泣、有較多負面的想法、較少的
愉悅與生活滿意度。
因為直升機父母不經意會愈飛愈快速、愈管愈多,深怕一減速,就摧毀自己與孩子的人
生。
這是一場價值之戰。直升機父母被困在一種愛的陷阱裡。誤以為愛孩子,就要為孩子掃
除一切人生的障礙、幫孩子成功(successful);其實,愛的價值是在幫助孩子找到重
要價值(significantvalue)。
「我們的痛苦源自沒有真正接受自己的孩子,」杜邦台灣區總裁陳榮二認為,一旦堅信
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其價值,父母就能學會接受與放下。
一分鐘 檢測你是不是直升機父母
過度介入的直升機父母沒有絕對的定義,但通常這群人對孩子的課業花很多心思、生活
的要求較低;也有少數直升機父母對孩子生活習慣要求格外嚴格,例如小一就要他自己
搭公車上課。這也是特例。
以下檢測直升機父母的指標,會因實際個案而異。如果你的孩子較害羞,的確需要多一
點的關注。不過要記得,孩子不能照書養。
以下是直升機父母幾個檢驗指標,適用在孩子在國小以上的父母:@你希望老師特別照
顧你的孩子。@你經常沒事也往學校跑;或是喜歡打手機給老師。@你會在老師面前,
為孩子文過飾非。只在聯絡簿上寫他的好話。@會為孩子被低估的成績挺身出。@你有
別輸在起跑點的觀念,為孩子安排「你認為好的」各種補習,為他設立志向。@認為孩
子每次的表現與考試,都很重要。你把孩子的表現當做自己的作品。他失敗,你感到憤
怒。@你認為愛=成功。而成功的定義最好是讀大學、賺大錢。@談話中,經常以「我
們」代替「你」。讓孩子誤以為他的責任是你們共同的責任。@動不動就打孩子的手
機,或是你的孩子沒事就打手機向你求救。(自國內外報導與訪談資料綜合整理)
from mail
- Apr 17 Tue 2007 16:58
少子化趨勢直昇機父母誕生 -2-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